诈骗罪隐瞒掩饰犯罪立案标准是啥
杭州萧山律师哪个好
2025-05-09
1.诈骗罪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确属不同罪名且立案标准有别。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靠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较大数额公私财物;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是明知为犯罪所得及收益而进行窝藏等行为。
2.对于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认定为“数额较大”,达到该标准就应立案追诉。
3.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一般是掩饰、隐瞒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应立案。不过若存在一年内曾因该类行为受过行政处罚等情况,即便未达数额标准也需立案。
4.解决措施和建议:民众要增强法律意识,了解两罪区别,避免陷入犯罪风险。司法机关应准确把握立案标准,严格依法办案,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法律分析:
(1)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公私财物。当诈骗数额达到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就满足“数额较大”的标准,此时会予以立案追诉。这一罪名主要打击的是诈骗行为的实施者。
(2)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针对的是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收益,却进行窝藏、转移等掩饰、隐瞒行为的人。通常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应立案。不过,若存在一年内曾因该类行为受过行政处罚等特定情形,即便未达数额标准也会立案。
提醒:
要注意区分两个罪名,避免因对法律规定不了解而触犯。不同案情对应的法律处理不同,建议咨询进一步分析。✫✫✫✫✫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1.诈骗罪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是不同罪名,立案标准有别。
2.诈骗罪是以骗钱为目的,靠编故事或藏真相骗钱,骗到三千到一万元以上就算“数额较大”,这时就要立案追究。
3.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是明知道东西是犯罪得来的还帮忙藏、转、买、卖等。涉及金额三千到一万元以上要立案。要是一年里因这类行为被处罚过,没到这个金额也会立案。✫✫✫✫✫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结论:
诈骗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是不同罪名,立案标准有差异。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应立案追诉;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一般是掩饰、隐瞒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应立案,存在特定情形未达数额标准也应立案。
法律解析: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诈骗罪的本质是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财物,当诈骗数额达到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这个“数额较大”标准时,就会触发立案程序。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重点在于对犯罪所得及其收益进行窝藏、转移等掩饰隐瞒行为。通常其立案数额标准和诈骗罪相同,但如果一年内曾因该类行为受过行政处罚等,即便未达到三千元至一万元的数额标准,也会被立案追诉。这两个罪名的不同立案标准体现了法律对不同犯罪行为的精准打击。如果大家对这两个罪名或者其他法律问题有疑惑,欢迎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一)对于诈骗罪,若发现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财的行为,当涉及金额达到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可向公安机关报案立案。在生活中要留存好相关的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便于后续维权。
(二)对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若发现有人对犯罪所得及收益进行窝藏、转移等行为,涉及金额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可报案。若存在一年内曾因该行为受过行政处罚等情况,即便未达金额标准,也可报案。同样要注意收集相关的交易记录、物品来源等证据。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定罪处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一年内曾因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受过行政处罚,又实施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的。
2.对于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认定为“数额较大”,达到该标准就应立案追诉。
3.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一般是掩饰、隐瞒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应立案。不过若存在一年内曾因该类行为受过行政处罚等情况,即便未达数额标准也需立案。
4.解决措施和建议:民众要增强法律意识,了解两罪区别,避免陷入犯罪风险。司法机关应准确把握立案标准,严格依法办案,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法律分析:
(1)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公私财物。当诈骗数额达到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就满足“数额较大”的标准,此时会予以立案追诉。这一罪名主要打击的是诈骗行为的实施者。
(2)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针对的是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收益,却进行窝藏、转移等掩饰、隐瞒行为的人。通常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应立案。不过,若存在一年内曾因该类行为受过行政处罚等特定情形,即便未达数额标准也会立案。
提醒:
要注意区分两个罪名,避免因对法律规定不了解而触犯。不同案情对应的法律处理不同,建议咨询进一步分析。✫✫✫✫✫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1.诈骗罪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是不同罪名,立案标准有别。
2.诈骗罪是以骗钱为目的,靠编故事或藏真相骗钱,骗到三千到一万元以上就算“数额较大”,这时就要立案追究。
3.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是明知道东西是犯罪得来的还帮忙藏、转、买、卖等。涉及金额三千到一万元以上要立案。要是一年里因这类行为被处罚过,没到这个金额也会立案。✫✫✫✫✫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结论:
诈骗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是不同罪名,立案标准有差异。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应立案追诉;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一般是掩饰、隐瞒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应立案,存在特定情形未达数额标准也应立案。
法律解析: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诈骗罪的本质是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财物,当诈骗数额达到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这个“数额较大”标准时,就会触发立案程序。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重点在于对犯罪所得及其收益进行窝藏、转移等掩饰隐瞒行为。通常其立案数额标准和诈骗罪相同,但如果一年内曾因该类行为受过行政处罚等,即便未达到三千元至一万元的数额标准,也会被立案追诉。这两个罪名的不同立案标准体现了法律对不同犯罪行为的精准打击。如果大家对这两个罪名或者其他法律问题有疑惑,欢迎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一)对于诈骗罪,若发现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财的行为,当涉及金额达到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可向公安机关报案立案。在生活中要留存好相关的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便于后续维权。
(二)对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若发现有人对犯罪所得及收益进行窝藏、转移等行为,涉及金额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可报案。若存在一年内曾因该行为受过行政处罚等情况,即便未达金额标准,也可报案。同样要注意收集相关的交易记录、物品来源等证据。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定罪处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一年内曾因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受过行政处罚,又实施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的。
上一篇:如何认定借钱型诈骗
下一篇:暂无 了